网站客服微信: |

刘玉芳、马强:中国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近40年文献计量分析(2024年第4期)

2024-12-23 06:06:34发布    浏览47次    信息编号:7809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刘玉芳、马强:中国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近40年文献计量分析(2024年第4期)

刘玉芳 马强

作者简介:刘玉芳(1990-),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兴趣为旅游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马强(1960-),陕西汉中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蜀道文献编译与研究”(项目编号:);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项目编号:)阶段性成果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加顾古思今、融通创新。本文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历史旅游地理学在现代旅游研究中的研究状况,试图构建历史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框架和研究重点。分析发现,我国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总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体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旅游者及其行为、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发展等。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结合学科发展和现实发展需要,提出研究展望,包括历史时期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文化脉络和要素、旅游地理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和重要区域和文化走廊的格局、要素结构等。 ——历史与当代联姻下的旅游地理学的功能。旅游地理要素激活利用的当代价值表达、典型模式和运行机制及其借鉴从基础研究和核心研究两个方面构建历史旅游地理学交叉融合的研究框架,共同为未来旅游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旅游史;旅游文化;历史游记;历史旅游地理学

引文格式:

刘玉芳,马强。我国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近40年文献计量分析[J].社会科学家,2024(4):59-67。

旅游研究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历史思辨,否则只会成为近现代旅游研究的肤浅序言。 [1] 分析近40年来现代旅游学术研究对我国历史时期旅游地理活动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明确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深化方向和应用价值。中国历史时期的旅游地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人的游记、旅游考察和休闲活动[2]。丰富的历史文献对于补充和深化旅游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规划、旅游管理体制等研究[3]。没有全面反映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历史脉络和基本逻辑,更没有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论做出历史贡献。综合历史地理学和旅游史的学科特征,追溯总结我国旅游地理学活动的历史特征和发展逻辑,对于推动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从横断面走向全脉络、生成新的学科知识点具有关键作用。

旅游地理学反映了旅游活动影响下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反映了旅游活动参与者对时代、社会、政治、自然、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认识和价值。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旅游活动在类型和规模上有很大不同。虽然历史上对“旅游者”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中国历史文献中已广泛记载了他们的旅游活动,从中可以了解该历史时期旅游活动的内涵、经济社会特征、景观地理格局等特征。提取并浓缩。能够找到丰富的素材。包括《西方世界休闲旅游历史地理:1540-1940年》、《旅游区历史地理论》、《晚明旅游地理研究(1567-1644)——以江南地区为中心》、 《唐代旅游地理研究》对《明代旅游地理研究》、《中国热点历史地理研究》等文献的分析研究《春季旅游》展现了历史地理学与旅游史交叉点的新知识点和学科方向的生命力。现有的古代旅游研究综述多是对旅游史的梳理,对历史旅游地理学交叉融合整体进展的研究较少,在旅游史研究综述中仅略有提及。上述研究主要借鉴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分析历史时期旅游活动的环境背景和成因、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产业的演化过程以及与旅游的关系。地理环境。但同时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与浩瀚的文学海洋相比仍然是沧海一粟。亟待厘清这一学科融合领域的理论脉络和研究特点,确立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拓展方向和重点内容,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指数。

因此,本文借鉴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梳理近40年来国内历史旅游地理学相关文献,全面分析其研究内容,以期把握历史旅游地理学的进展和特点,并尝试构建该领域的研究框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和理论参考。

1.中国历史旅游地理现象的重要记录与研究综述

通过对四库系列历史地理文献的爬取,主要有《四库全书总目录概要》、《中华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历史地理经典选读》、《概论》等。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等数据库和著作对先秦至民国时期有重要旅游记载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整理。记载中国历史时期重要旅游地理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理志志、游记、诗词笔记。地志文献大多是对旅游资源要素的记录,内容全面、客观、信息丰富;游记就是游记。作者以自己的旅行为线索,充满感情地描述这个地方;他的诗笔记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胜地和风景信息,文辞优美,情感凝结度很高。古代学者的观点大多是某种见解而非理论概括[4]。

一是名胜古迹的记载、风景和旅游地名。 《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华阳国》等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名胜古迹,如各地的庙碑、亭台、古关等,已成为“名胜古迹”。今天已不复存在”。尤其是新疆、内蒙古、云南等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上战乱频繁,许多名胜古迹都被淹没在尘土之中。 《方域胜览》、《雨地寄生》等山水地理记录和诗词笔记也展现了中国风景名胜的方式和内容。典型的有“八景”、“十景”、“十二景”,如《潇湘八景》:平沙大雁落,蒲桂帆远,山城清雾,暮雪暮。江天、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岩寺晚钟、渔村照片,都蕴藏着丰富的古代自然人文景观类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胜地(点))。

二是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利用。古人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体现在旅游美学上,往往记录在游记、诗词笔记中。 “美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人。”山水、人文都不是自然状态。它们只有与人互动才成为旅游资源。钟星提出旅游资源(景区)以山水为“形”,以“诗”、“物”、“文学”为“神”。 。 《陶文鉴工记》指出风景名胜区的标准是“山水相逢则胜,相对则奇”。吴秋石说:“山水是通过文章来表现的,文章是通过山水来传达的。”人文特色是发掘景观资源的重要方面,景观笔记可以作为扩大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徐霞客认为,风景名胜应当“装饰得当,而不掩其美”。他主张景观的营造要有规划,景物要与相应的建筑相匹配,景物相融,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

三是旅游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旅游地理学思想和旅游认识的角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旅游地理志中所体现的旅游的历史文化内涵。旅游地理记录不仅记录了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而且基于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而产生了环境伦理思想。以魏源为例,他经过一生的游历,从禅宗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道家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到融合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 “见山只是山,见水也只是水”,合理运用对自然的认识,以“运用于世”为目的,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旅游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先秦时期,《穆帝传》中的神话地理游记,反映了古人在中国境外的“心灵旅行”过程。 《史记·孔子世家》提到“游悠悠,犹老”的旅游现象。狩猎、观光、考察等统称为“你”。 “游”的引入说明东周时期已有较为明确的旅游业。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等人“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游山玩水的旅游活动带来了精神的超脱和精神的自由。唐宋文人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认为“幸福不在环境而在乎心”,他们的人生价值可以通过悠闲的旅行来体现。柳宗元认为,生命起源的矛盾可以在旅游活动中得到解决。旅游具有调节社会心理的价值,是“政治的工具”。苏轼认为游览无非是“知一时之事”,强调行在路上。旅行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其中包括文化探索的意义。元代,李志昌通过云游达到了“止杀救世”的目的。明清时期,旅游业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对旅游、游客、旅游资源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逐渐与现代对旅游的理解相近。蔡庆将旅游分为“外游”和“内游”。王世行将“游”分为三个层次:“天游”、“人游”、“精神游”。天游是最高境界。袁弘道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休闲理论,如“游”理论、“游”理论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理论。情论、性神论、利趣论,分析总结了清代李元度“愤世嫉俗、超凡脱俗、幽默风趣、顺应世事”的闲暇思想工夫论。明代的《南岳志》发现,到“形美”的地方旅游者具有纯粹的“游乐与审美”的双重本质属性,到了民国时期,已有专门的旅游文献论述了诸如此类的旅游内容。这些研究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2. 40年来中国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文献源数据库。检索开始时间不限,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设定主题和关键词为“朝代或古代旅游名人+旅游或休闲”或“休闲或游记”,共检索到文献7503篇,非-删除会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核心及无关词条,保留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文献。数据库”按主题相关性排序,逐条阅读检索记录。在文献查阅和专家意见咨询的基础上,利用关键词和摘要筛选出“地理景观、地理原因、地理区划”、地理环境、空间分布、演化、GIS”地理因素。经过反复检查和整理,获得符合本文主题的有效文献344篇。导出文档格式并导入到.1.R6软件中进行分析。通过软件设定的算法对受试者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选择默认的 TOP50 参数。时间跨度设置为文献实际年份1988年至2022年,时间片均为1、利用关键词出现和热点聚类时间轴模块功能生成知识图谱,并使用Excel对文献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分布和年度分布,共同探讨历史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结构,全面了解历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文献的特点

根据历史旅游地理学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期刊来源,将硕士和博士论文文献按学科专业大致分类。从学科分布来看,历史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研究,具有旅游、地理、文化、经济、历史、景观、规划等学科的特点。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集中于旅游地理学中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旅游环境、旅游文化、旅游行为等。文章量大,是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引用依据。虽然从旅游者行为、城市旅游、旅游交通、城市规划等角度进行的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但深化了相关研究,强化了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应用能力。旅游行为研究如张金玲的《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特征新探》一文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古代女性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为当前女性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女性旅游和大众旅游的发展[5]此外,风景园林、GIS等领域的研究强化了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阶段特点

通过对上述检索文献的整理,我们了解到,我国最早的历史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总体呈现螺旋式增长的趋势。 2007年和2011年分别有更多。 22 和 23 篇文章。其他年份的出版物分布不稳定。利用该软件的功能检测一定时间内某一领域相关研究文献中关键词的变化频率和趋势,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示该研究领域的演变特征。 [6]检测相关研究文献中的突发事件,统计出前20个突发关键词。根据涌现关键词的分布情况(见图1),结合文献数量和文献内容的整体变化特征,将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进程分为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创新阶段3个阶段。 。

1、起步阶段(1988-2002年)

这一阶段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文献数量增长相对缓慢。 20世纪80年代,国内旅游业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历史地理学走出了政治地理学的范围,追求实际应用,开始向不同层次发展。研究中,历史、旅游、地理等领域的学者开始尝试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解释旅游现象。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要素形成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相关研究涉及历史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史等学科,但联系不够紧密,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邓美成1991年的《湖南旅游地理历史观》,从纵横的时空视角,探讨了湖南旅游活动的起源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论述了旅游景观的形成、演变和区域发展。配置特点。 [7]此外,关于徐霞客的相关研究也不少。例如,田力从《徐霞客游记》中研究了云南的旅游资源及其区域分布。 [8]

2、探索阶段(2003年-2011年)

随着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以朝代+旅游地理学命名的博士论文,推动了该领域的更大发展。文献呈波动式增长,但总体发文量仍较少。 。现阶段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文献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研究成果丰富。景观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布局、城市旅游等成为研究热点。历史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史学科紧密结合。利用地理学软件或定量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索旅游演化规律。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已经开始对历史旅游地理学进行理论探讨。

3、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

现阶段,空间分析方法在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普遍,现代科学研究新方法不断涌现。杨扬帆的博士论文《基于GIS技术的浙江省徐霞客文化旅游资源研究》[9]利用多维大数据对古代旅游进行检索和分析。现阶段的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创新。研究热点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士大夫旅游行为、休闲空间等。但现阶段历史旅游地理学与现代旅游发展的研究呈现出不对称性,发表文章数量波动较大。拒绝了。这可能是由于该领域缺乏主流历史学家的持续关注,以及其他专业学者对史料的使用和解读。门槛较大。然而,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的出行、休养、游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于旅游地理学性质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时期存在大量的旅游地理信息需要相关学者进行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相关研究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旅游活动、古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地理、丝绸之路、风景​​名胜、民国、休闲方式等关键词的聚类时间线知识图谱(图略)) 。由此可见,近40年来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上,即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旅游者及其行为、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

大多数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直接将地理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探索阶段,大致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等。

旅游资源分布的研究主要涉及古代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从历史旅游名人徐霞客的出行历史和时空背景探讨区域景观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10];从两部《唐书》人物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旅游资源分析,唐代旅游资源分布在两京地区、吴越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都区和永贵区。 [11]任焕林等以《三才图会·地理》和《名山记》记载的1260处风景点为数据源,发现明末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利用良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流域及其以南,已形成“北京—西安—成都”和“南京、杭州—桂林”两大旅游资源带。 [12]中国古代温泉资源的空间演化呈现出分布从中原向周边扩展、分布重心东移、南移、南北、东西差异逐渐显现的特征扩大。 [13]

与旅游资源评价相关的研究还很少。袁宏道、钟惺、陶王令等晚明士大夫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山水的诗词、散文、故事等人文旅游资源是“山水的眼睛”。两者密不可分,但由于不同美学的审美事实,他们的评价观点都有其局限性。 [1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可以从地方志、文物等文献中获取数据。王文华以泉州市文物古迹为基础,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资源划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宗教信仰和文化融合历史遗迹。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四个类别。 [15]

旅游资源开发分别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主体、形式和效果。从《范文正公集》、《欧阳修全集》等游记和地理记载中我们发现,宋代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三个主体:政府、私人。 、宗教组织和僧侣。发展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个人独资和合作。 [16]据《新唐书·地理志》史料记载,唐代江南地区通过完善道路、配套服务设施、整合人文景观等方式开发建设旅游资源。 [17]《申报》、《东南揽胜》等民国报刊史​​料显示,民国时期,风景名胜区创新了古代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的传统模式,影响了古代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现代风景名胜区体系建设。 [18]

2.游客及其行为

旅游研究主要包括古代旅游者的定义、不同时代旅游者的主要构成和分布。刘德迁用《诗经》《周易》等先秦时期的书籍表明,这一时期开展旅游活动的游客数量巨大,不仅包括皇帝的诸侯,还有使节、兵家、学者、商人、大臣等群体。 [19]中国现代出境旅游活动已从对旅游的肤浅认识发展到对西方政商状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的研究。参加者主要是文人知识分子、留学生、政府官员。 [20]明清时期,旅游主体分布在社会阶层的两端。一类主要是文人、官员和商人,另一类是经济繁荣时期的普通民众。 [21] 明朝末年,出现了职业游客,即“山人”[22]。

关于旅游行为的研究内容很多,主要分为旅游时空行为规则和旅游流网络结构。马可·波罗和长春都是古代著名的旅行家。他们的游记表现出不同的旅行行为特征和地理视野的差异。李晓波从文化地理背景、旅行动机、风土人情等方面阐述了他们的差异。 [23]魏向东利用《四库全书》中的文人游记和.0软件来研究明末中国历史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是这一时期游客流的主要驱动力。当时的江浙地区是旅游发达地区,距离是游客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 [24]张杰宽论述了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的旅游行为和旅游流网络结构。不同类型游客的政务交流、宗教朝圣、科学考察、政治探险等行为差异较大,时空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旅游流网络被分为两个子群体,其中 和修道院是中央节点,而 则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25]文人和官员是古代游客的主要机构,学者们继续对旅行行为,旅行活动季节,旅行偏好和其他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专业研究。 [26]

3。旅游服务和设施

尽管在古代,旅游业尚未发展成为一个行业,但长期以来可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和相应的设施。该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对旅游设施的研究主要包括酒店和邮政道路。郑明明的博士学位论文发现,中国宫殿和花园通常出现在首都附近,并且在主要的邮政道路上安装了各种住宿和餐饮设施。 “整个城市都有旅馆,住宅就像云村一样。”城市民间酒店正在蓬勃发展。 [27]引入新的运输船,火车和汽车促进了现代旅游的兴起。新的旅行运输的分布极为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广阔的腹地和边境省份的道路相对较少。 [28]在“古老的道路”旅游研究中,有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一个是形成“遗产走廊”的大规模“古老道路”,例如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路等。另一个是中小型“古老的道路”。 ”,以局部点状的方式分布,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景观的垂直和水平空间模式:线性,点状和生活。 [29]杭州的酒店产业在中华民国期间蓬勃发展。经济发展和现代运输在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新的社会趋势以及杭州现代城市中心的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0] Shu Road不仅是古代中国北部和南部连接的重要运输动脉,而且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含义的线性文化遗产。 [31]

古老的旅游服务不是专门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它们来自其他具有实际功能的社会服务。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很少有相关的研究。船是江南水镇的重要交通工具。巡航船已成为明朝和清朝江南旅游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著名的风景景点和旅游胜地是主要活动范围。 [32]明朝晚期的旅游服务因素的空间差异很大。服务因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一些经济发展的城镇,例如江南。农村地区是服务供应的空白区域。 [33]明朝晚期的旅游活动的繁荣促进了交通,餐馆,葡萄酒商店,茶馆,酒店,剧院,旅行指南出版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在现代旅游业的黎明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34]在中国共和国,铁路旅行指南被用来向公众提供旅游信息,该公众客观地促进了旅游模式的转型。铁路管理部门负责旅游业促进职能,铁路促进了新的旅游空间的形成。 [35]

4。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旅游景观的文化含义主要研究景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相关学者对当地旅游景观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系统地整理古老的景观建设经验以及扬州风景秀丽的景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由此产生的旅游景观为当代风景景点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36]基于历史文档,例如“小米的八个场景”,探讨了古代当地“八个场景”区域景观组合的历史进化规则,研究了八个场景的现象和文化,以及多人 - 八个场景的文化特征,景观塑造和资源利用文化模型等。 [37]古代旅游景观还包括休闲旅游活动。一些学者已经整理了元王朝大多数城市休闲文化景观的空间模式,显示了古老的城市文明的含义。 [38]

中国古代民间娱乐活动主要是由农业文明驱动的,并依靠深刻而完整的文化积累。但是,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当今中国娱乐活动的发展和加深。 [39]在明朝的中期和晚期,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变得很流行和流行。许多学者认为,诸如机构改革[40],商品经济的影响[41]以及文学的开创性和典范作用[42]等因素形成了一种放松的文化。气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和价值取向,并促进了旅行热潮的形成。在此期间,标志性的作品“ Xu Xiake的旅行”诞生了。 [43]中国古代旅行笔记中记录的社会习俗还显示了区域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44],包含丰富的环境思想,对游客的行为规范和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45]

(4)研究评论

1。国内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现状的概述

历史旅游地理在过去40年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表文章的数量通常显示出螺旋式的上升趋势。功能包括:(1)多学科整合。旅游地理,旅游文化,历史地理,人类地理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都融入了历史旅游地理的研究中,从对地理空间的文本定性描述到引入GIS和RS等新技术,以及使用历史数据来整合大数据,以分析历史旅游地理信息和视觉显示。 (2)历史材料丰富而多样。学者使用各种历史文档,例如旅行笔记,当地编年史和历史档案,以详细研究。由于其旅游特征,旅行笔记的使用很大。需要进一步探索历史材料的旅游地理信息,例如诗歌笔记,照片,石雕,考古材料和地图。 (3)研究重点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开发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古代群体或个人游客的行为偏好和特征,休闲旅行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古代酒店的演变等。旅游资源的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 (4)多样化的时间和空间选择。历史旅游地理的发展取决于对旅游历史的讨论,并逐渐过渡到旅游活动的时空性质。最早的时间已追溯到QIN前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研究是主要重点。明朝吸引了最大的关注,唐,歌,清楚和中国共和国这一时期是第二。江苏和江苏地区,两个北京地区,首都昌扬以及其他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区出现的频率更高。

2。国内外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的比较

与国外的类似领域相比,国内历史旅游地理研究既有许多共同点和某些差异。通过对1981年至2010年国际学术杂志“历史地理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和书评的统计分析,锣尚申发现,外国历史旅游地理领域的研究包括旅游冒险活动,旅游历史,旅游业,旅游业,旅游业和旅游类型。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欧洲和美国,北美和南美,热带地区,沿海地区等。在此期间,中国学者发表的关于历史旅游地理的国际著作很少。 [46]国内研究从讨论历史旅游的地理和文化环境的讨论中萌芽。与外国研究类似,他们都集中在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区的旅游现象上。例如,国外的大多数现有研究都探索了旅游环境,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旅游行为,旅游服务以及历史时期的其他方面。 [47-51]由他们代表。通过探索从16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伟大旅游时代”,他们认为当时的欧洲社会和经济精英是现代旅游形式的创始人。 [52]此外,外国研究还更多地关注气候对历史时期旅游活动的影响[53],城市休闲旅游领域的分布演变[54]以及典型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国家公园[55]。这正是当前国内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的弱点。就研究方法而言,在国内外,无论是在国内外还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梳理,都使用地理时和空间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来解释历史时期的旅游地理现象。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具有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文献的丰富使用。这是国内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的优势。

3。研究历史旅游地理学的前景,在受试者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下

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是地理的发展趋势。旅游地理是一门学科,研究人类旅行,娱乐,娱乐,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6]历史地理是一门科学,研究人类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57]核心是专注于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利用旅游地理的概念来解释历史旅游地理,历史旅游地理被定义为: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旅行,娱乐,娱乐,娱乐,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根据历史旅游地理的概念解释,系统地从两个层面构建了历史旅游地理研究内容的拟议框架:基础研究和核心研究(见图2)。

(1)历史旅游地理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构成因素

在谈论文化背景时,它必须与时间背景有关。当时,不同王朝的不同传统文化思想指导人们的概念,言语和行为,并解释了自然和社会现象。首先是全面列出中国物质文化和在旅游活动中反映的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深入探索历史旅游地理思想。与热点王朝相比,重点关注研究期的扩展,文化因素与在唐和宋朝和清朝之前王朝的发展有关的文化因素存在差异。第二个是旅游业在不同时代的兴衰的关键因素和环境影响,包括文化价值观,经济和政治体系,种族宗教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观点。根据历史旅游地理文献的特征,我们从对地理环境的看法中探讨了旅游过程中的人类。土地关系。

(2)历史旅游地理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重要地区和文化走廊的模式

1。塑造旅游区域特征和模式。不同王朝的政治领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旅行区域空间。在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演变引发了游客的旅行空间和行为的变化。在远古时代,游客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区和风景秀丽的地方以及城市,农村地区,沿海地区等流向了旅游地理的演化模式。

2。旅游中心。在历史时期,首都城市,休闲区,风景秀丽的地方,宗教圣地等都可以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展示了强大的旅游景点,并且在周围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领域。对于这些,将研究重要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组合,分化规则等。

3。古老的道路旅游地理。在历史时期,游客和目的地之间的游客之间形成了游客,例如长江,黄河,陆路/海上丝绸之路,Shu Road,Chama Road和Grand Canal等。分析旅游元素在旅游走廊和旅行走廊的历史景观塑造上的时空关系。

(3)旅游地理元素结构函数功能功能功能功能功能功能函数函数函数函数表达式表达式

在历史时期,旅游活动的文化运动影响了旅游发展的区域环境结构,以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全面融合。在旅游活动的历史时期,社会心态和社会公平,如何与环境互动以实现个人健康和社会的克服,并促进社会的稳定,以探索旅游地理的当代价值表现当代婚姻中的要素结构功能。将来,我们应该关注经济,政治和地理环境元素(例如不同王朝)的影响下的旅游区域体系和地区旅游环境的差异,并阐明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旅游业和生态学特征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访问确定的环境。在社会生命生产方法要素的指导下,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了旅游业和旅游行为偏好的流程,并在历史传统的文化变化和景观名称中验证了景观文化基因和景观名称的含义和演变。促进文化旅游业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融合和发展,并继续中国文明。

(4)历史旅游元素的典型模型和操作机制和参考,并使用

1。历史旅游地理元素的激活和利用的典型模式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目前,目前有一些著名的方式可以赢得团体场景,旅游资源和风景秀丽的开发模式。间接使用模型主要是研究的参考,以参考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古代旅游发展以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和就业。

2。历史旅游地理元素的操作机制。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该分析显示了独特的区域休闲和文化氛围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差异的主要要素,并探索了受旅游业发展主要要素影响的路径和时空过程。解释的法律和特征被用作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基础的一种形式,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参考比较。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时期,在历史时期激活和利用旅游元素的工作机制也需要是一个新的突破。

3。历史旅游革命地理元素。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场所,购物服务和娱乐服务的演变和布局特征;古代普通百姓,妇女团体和农村地区的旅游需求和空间特征的探索也有利于制定旅游政策和历史法律和时代需求的娱乐计划。此外,古代城市的休闲和休闲空间,边境旅游和夜旅游的研究对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旅游地理研究的历史时期,正在等待发现。

旅游业和地理研究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要关注社会公平和环境伦理[58],这也需要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发展问题。历史旅游地理探索人们从社会和文化现象中的关系,并使用从长期和更广泛的空间维度来使用历史,地理和旅游研究方法,以恢复历史时期的旅游业模式,以探索时间和时间的发展和差异古代旅游中的空间。发现旅游现象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公平和环境变化的建立。中国和西方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截然不同。历史旅游地理研究有助于加深旅游理论,扩大历史地理的视野,深入理解和理解中国旅游业,并根据中国民族条件,历史和文化特征和历史发展而发展。规律性的结果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中国科学院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宗教老师和尤胡的老师Yuhu的仔细指导下完成。谢谢您!)

注意:省略了参考文献,请阅读“社会科学家” 2024,2024。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