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2024-10-19 15:05:26发布 浏览198次 信息编号:677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凉山: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中心地带。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160多个景点星罗棋布。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润盐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此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曾几何时,大梅因交通拥堵,资源被淹没。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凉山大地,以饱满的热情,美丽的凉山正在砥砺前行。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凉山从文化旅游资源强州迈向文化旅游资源强州,成为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色彩。
未来,凉山将以打造“国际阳光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的世界一流文化旅游品牌为目标,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到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0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值突破1000亿元; A级旅游景区达到60个以上,创建5A级景区2个。
产业升级
从支柱产业到第一产业
1994年,凉山州旅游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凉山旅游发展的大门已经打开。这个旅游资源大国已经开始了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一群老游客用青春和热情,描绘了凉山旅游的蓝图。
那一年,国家接待游客仅150万人次,旅游收入仅1070万元。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凉山旅游仍在探索中前行。
时间跨越2006年,凉山迎来了旅游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四川省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凉山借助“一次运营、两项创新”实现了腾飞。集团创建了4个国家4A级景区。西昌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实现旅游基础设施重大改善、城市面貌重大变化、旅游产业重大突破,开创了新局面凉山旅游发展。
2007年,凉山旅游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各家媒体都用“井喷”这个词来形容当年的游客数量。旅游业首次实现从接待业向经济产业型转变,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四川旅游快速崛起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未来几年,凉山旅游将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和旅游收入数据的不断攀升而不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提上议事日程。旅游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5年,凉山地委书记林树成在领导干部读书班上指出,要把旅游业规划为凉山第一产业,努力推动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国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国跨越。
2016年,凉山提出将旅游业列为“第一产业”,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7年,州委、州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业第一产业发展的决定》。旅游业从支柱产业上升为第一产业,已经上升到凉山发展的战略高度。
“十三五”期间,凉山将形成“一核、四区、三带、多点、多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旅游产业全覆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成为川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1991年,凉山州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西昌交通旅行社。首任经理吴少林从事旅游行业30年,见证了凉山旅游的发展。
“凉山文化旅游发展如此之快,从最初的3家旅行社发展到现在的80多家。”吴少林说,20世纪90年代,凉山只有几家旅馆。游客多了,住宿就成了问题。当时,我带着一群人,背着食物和蔬菜来到泸沽湖,在老乡家里给游客做饭。
“2007年、2008年,凉山游客量大幅增加,春节黄金周期间,景区一个游客厕所一天能赚3000多元。”大家都尝到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与此同时,州委、政府也意识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冬季旅交会后,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近年来,凉山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承载能力。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国家分别接待游客4081.12万人次、4419.22万人次、4595.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1.62亿元、361.08亿元、436.67亿元。
据悉,凉山目前有旅游住宿企业1642家,床位7.2万多个。以西昌为中心,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成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复线穿越……便捷的交通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来到凉山。已逐步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同时,航线的建设让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游客更加快捷地进入凉山。截至2018年,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航线20余条。
立体交通的发展,凉山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
“十三五”期间,凉山将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质旅游景区,重点解决凉山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但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的问题,力争打造国际阳光、健康、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区域和国家旅游示范区。
在创建景区的同时,加大厕所革命力度,投资3200万元以上,新建(改造)旅游厕所117个。被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厕所革命先进单位”。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凉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休闲健身旅游”、“科考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果园采摘旅游”、“温泉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受到游客普遍欢迎。 。凉山旅游正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随着凉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显着提升,“大凉山特色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文化旅游扶贫成效显着。目前已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29个,达标民宿户数246户;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80余场,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经营业态57个。文化旅游产业已惠及14.61万农民,直接帮助1.2万多户群众增收脱贫。
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年是泉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元年。 4月,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为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凉山的优势在于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在于文化旅游产业。
未来三年,凉山州将积极融入省委“一核五带”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融入国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省级世界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深入落实《四川省世界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和《凉山州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第一产业的决定》以全域旅游为主线,重点建设彝族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等。发展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全域旅游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
依托安宁河流域世界一流的阳光养生走廊、航天科技、水电产业、“两山三湖”等旅游资源,突出独特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摩梭文化。 、南方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浓郁的民族风情、浓郁的红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康养条件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凉山旅游从传统景区旅游向全区域旅游转变。重点是观光休闲旅游,重点是文化与旅游融合。
构建“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文旅+”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
积极发展阳光养生、山地度假、暑期游学、航天探索等旅游新产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素质、高端定制旅游群体,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创新道路,打造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攀西国际阳光健康等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产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文化与旅游融合“走出去”
大凉山文化旅游品牌树起来
今年7月,大凉山(安宁谷)2019文化旅游养生招商推介会在甘肃兰州举行。在热闹的凉山展览馆里,安宁流域六县市展示文化、旅游、康养资源。兰州市民被大凉山丰富的民俗文化所吸引,表达了到凉山旅游的愿望。
近年来,安宁河流域已成为著名的阳光健康走廊。安宁河发源于冕宁县,流经西昌市、德昌县,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汇入雅砻江。大凉山安宁流域的六个县市被这条金色的河流连接在一起。山谷孕育了特殊的自然禀赋,如温度、空气湿度、海拔、农作物产量、空气清洁度、森林覆盖率等。适合各个级别。”
今年1月至8月,在成都、重庆、兰州、拉萨举办了四场以文化、旅游、健康为主题的推介会,向外界展示了一座美丽的大凉山、一座多彩的大凉山、一座进取的大凉山。推介会的成功举办,坚定了凉山文化自信,坚信大凉山旅游品牌的吸引力。
这里是中国东西商业文明走廊和南北民族文化走廊的交汇中心。早在张骞开辟北方丝绸之路之前,这里就已经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凉山是非物质文化的聚集地。列入名录的国家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3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1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在这片土地上,太阳历诞生了两千多年前。保存完好的各民族本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丰富瑰宝。中国艺术界、摄影界的许多经典作品都诞生于凉山。凉山民间歌舞闻名全国。音乐、影视、文学、舞台美术作品源源不断。许多音乐家、诗人、媒体人都是从凉山来到人间的。 “大凉山文化现象”已成为业界热点和媒体焦点。
3月,“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从今年起,每年11月将在凉山举办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国际戏剧节。冬季国际戏剧节。延续千年的大凉山民俗文化与国际戏剧节碰撞。差异化的文化将成为戏剧节最大的亮点和焦点,吸引世界的目光。
《夷海联盟》、《索玛花开》等电视剧热播央视,充分展示了大凉山的秀丽风光和民族文化。该剧通过彝族火把节、彝族新年、彝族家庭婚礼、传统选美等场景,展现了彝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作为凉山民俗文化与旅游市场融合的产物,大型音乐剧《阿拉牛》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内首个彝族文化真人火秀。 “火”作为彝族的生命图腾贯穿全剧。 “阿迦牛”自推出以来,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目前,全国有A级景区36个(其中4A级景区1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西昌琼海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春风暖面,催万树开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凉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显著成效,让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国到文化旅游资源强邦,凉山充满激情和信心。
文/袁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