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客服微信: |

在体育版权这件事上,很多人都犯过错误 | 点点柱

2023-04-25 13:01:26发布    浏览139次    信息编号:1035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在体育版权这件事上,很多人都犯过错误 | 点点柱

英超与PP“分手”的消息一出,体育界有人看热闹,有人马马虎虎,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忙着爆料。 中国的体育版权市场终于有了大瓜可以吃,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小瓜。

不得不说,2020年对于体育产业和体育版权事业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一年。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回避了。

文/陈点点

如果有业内人士看了文章标题想骂我,请不要急着骂我,还不如往下看。

这篇文章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把中国体育版权事业背后的问题、矛盾和原因解释清楚。 如果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了。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这两天我试着聊了聊6位中国体育版权“大咖”。 他们是对中国的体育版权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困境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 令我惊讶的是,其中有五个人愿意打开话题。 两三年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体育版权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犯过错误。” 话题一开,故事继续。

01

计算单位从“万”到“亿”

2014年之前,体育版权在中国市场几乎称不上是生意,充其量是交易。

2012年开始做版权生意的Sarah回忆说,当时的媒体环境,除了央视,大部分体育直播平台都是像新浪、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有意向也有能力购买版权直播。广播。

在2010年的周期里,央视一场国际乒联赛事一年的版权费,几十万美元是一个合理且普遍的价格。 这也是新浪体育在门户网站首播欧冠的版权费。 2012年,新浪从新影手中获得了英超直播的经销权德甲 新浪体育,价格在千万人民币左右。 不过要知道,当初新浪体育还只是与NIKE的合作品牌时,一年就可以赚到几千万的广告营销收入。

NIKE作为冠名赞助商为新浪体育带来30-7000万的年收入

当时,体育版权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估值和战略意义,而是被视为纯内容产品。 如果品牌方的广告收入能够计算出来,那么这笔交易是有实际意义的。 对于新浪体育来说,2013年以约2000万美元的价格拿到互联网NBA的独家版权,已经是其版权业务的极限。

2015年,腾讯和乐视大举进军体育版权市场,NBA的版权价格锁定在1亿美元一年。 从此,国内头部体育版权交易价格进入“蒙眼跑步”时代。 对于参与版权收购工作的见证者来说,那真是一段喜忧参半的时期。

一方面,体育版权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具有体育行业版权业务经验的人士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然而,这些版权从业者很快发现,评估这家企业的逻辑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经验和认知。

“我们不是没有仔细算过账,有运营成本和预估收入模式,我们也给出了合理报价的参考意见,但最终的中标价格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业务逻辑。” 在该平台的版权机构工作的琳达回忆说,在几个视频中。

2014年10月,“46号文”让体育产业进入市场,成为资本流动的价值洼地。 体育版权似乎是这个行业最具想象力和最稀缺的资源。 同时,在版权业务的决策上,资本逻辑远大于纯粹的商业考量。

02

版权价格天价,但交易合理

英超与PP在合作第一个赛季后分道扬镳。 归根结底,三年50亿的版权成本,远远超出了英超独家华人版权方的承受能力。 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这似乎也是双方都需要面对的矛盾。

早在2017年PP体育以3800万美元从信影体育手中获得英超联赛转播权时,36氪就做过一番盘算。 PP在2017年有70万月活跃用户,如果单月有4轮英超比赛,按照一轮100万美元的价格,那么一个月的转播权成本约为2700万元。 . 这意味着这70万月活跃用户每人每月花34元看球,除去运营和推广费用,勉强相当于直播成本。

延伸阅读:

在2020-23年的版权周期中,PP体育每赛季的版权成本为16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7倍。但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中国粉丝市场的规模和用户的消费能力并没有以这样的速度增长。

延伸阅读:

据36氪了解到的信息,PP体育最主要的收入构成是付费会员和广告销售,年收入在亿级人民币。 单纯算投入产出比,PP想把英超做成中国自洽的生意,现在的版权价格不合理。 而且别忘了,除了英超之外,PP还拥有德甲、意甲、法甲、欧冠和中超的转播权,都面临同样的境遇。

显然,用现在的结果来证明彪战的版权价格是错误的,意义不大。 就像体育奥运力量的赵军女士不久前在个人公众号发文,“体育版权价格合理”。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的非理性失误是体育产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重要的是要理性地吸取教训,而不是仍然生活在幻想和幻想中。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版权交易的周期滞后性。 2016年,苏宁与英超敲定了一份3年50亿的合同,正是基于当时的利好环境。 在续约竞标中,即便是最理性的腾讯,也给英超开出了数倍于此前的报价。

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版权交易的滞后对独家版权所有者有利,因为市场上总有平台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发行版权。 我们说新影体育在2012年之后几乎完成了版权业务,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新影不缺乐视、PP、腾讯等可以发行的买家。 但如果市场继续下滑,提前拿到版权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就像之前PP和英超的情况一样。

不得不说,2016年英超选择提前4年在中国市场启动版权续约谈判,充分展现了这位老牌御商的匠心独运。

03

当前的困境和临时解决方案

不过,精明的英国人这次在中国也犯了错误。 市场行业的误判,让英超联赛陷入了尴尬的困境。

早在今年3月,PP和苏宁就开始与英超谈判,根据疫情影响和联赛停摆调整版权价格。 英超联赛确实计划向当地广播公司退还 1.7 亿英镑,并向世界各地的各种广播公司退还 3.3 亿英镑版权费。

延伸阅读:

但英超要的是退款,苏宁要的是降价。 在谈判桌上,这种分歧体现在:英超根据合同为受疫情影响的比赛提供小额退款,但苏宁希望英伦回归理性,接受降价的新合同。价格。 这场不和的结局是双方分道扬镳,中国球迷也没有官方渠道观看比赛。

事实上,中国体育版权市场因后续付费纠纷存在诸多问题。 2016年英超圣诞赛季,新影体育几乎掐断了乐视体育的英超信号。 此前,乐视和意甲也曾经历过断档危机。

从合同上看,英超确实可以名正言顺地与PP解约三年。 然而,商业领域的是非曲直太多,优劣才是关键。 解约后,英超发现中国市场已经从拥挤的城市变成了拥挤的市场。 英超联赛的版权不再是各大平台争相抢购的稀缺资源。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是《三体》中太阳系被双向陪衬攻击后人类的最终觉醒——这句话用来形容英超在中国市场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

美国、中国和海湾地区是英超联赛的三大海外市场。 但美国除外,那里没有文化和语言障碍。 英超一方面要解决谁来接管中国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沙特PIF未能收购纽卡斯尔的海湾争端和猖獗的盗版平台。

英超美国版权:NBC 2016-22 6 赛季 6.5 亿英镑(2015 年签约)

·英超海湾版权:贝因体育2019-22 3赛季5亿英镑(2018年签约)

PIF收购纽卡斯尔进攻英超失败后,政府事务二把手比尔布什或离职

不了解市场是原罪。 相比之下,据36氪获悉的信息,德甲、意甲和法甲均已与PP体育就新版版权价格达成共识。 西甲和爱奇艺体育也完成了价格谈判。

抱团取暖,继续版权生意,显然是更理性的态度。

发现情况不对的英超联赛仓促设置了两个备选方案。 A方案,尽快找到对版权感兴趣的平台,做出一些让步,促进合作; B方案,做一个带有中文解说的公共信号,找一个能播放的大流量平台。 然而,这两项计划目前都面临障碍。

是腾讯在“A计划”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双方的价差有些大。 这也导致双方未能在首回合前达成共识。 英超希望腾讯在2016年给出PP、新影、乐视的中标价,每赛季50-6000万美元。 显然,考虑到目前的市场行情和英超的情况,腾讯的报价远低于英超的预期。

“B计划”已经在实施中。 起初,英超联赛的信号制作和转播合作伙伴IMG想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IMG制作中文解说直播。 由于伦敦的疫情控制,这份工作被调到了IMG的新加坡公司。

不过技术操作问题不大。 这个计划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国内可以直播的合作伙伴。 要知道,想要在国内直播海外内容,可不是那么简单,贸然上线风险极高。 字节跳动和抖音会愿意合作吗? 对于没有中国办公室和中国员工的英超联赛来说,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有这些认知是不现实的。

英超官方声明

假设“A计划”实现,那么英超就会发现腾讯的价格不如PP的降价那么优惠。 不过,如果要实施“B计划”,英超不仅收不到版权费,还需要额外向IMG支付信号制作费。

所以,跟PP解约爽了,然后呢? 如果这两天传出英超与PP、苏宁重启谈判的消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04

未来的事业?

上周,一位曾经营知名版权业务的前辈问我:“你觉得体育版权业务还能做下去吗?”

个人觉得这个业务以后是可以做的,但是有几个前提。

首先是价格因素。 2018年氪就做了英超音频版权业务,那时候我们的业务逻辑是能以合适的价格从IP方拿到版权,找到愿意花钱、愿意投入资源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 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原版权方解约放下pick,才让氪星和喜马拉雅拿到了我们认为合理的价格。

延伸阅读:

目前,中国体育版权的泡沫已经破灭,商业逻辑的回归正是重构市场规则的时候。 国内体育版权市场新“搅局者”数量减少德甲 新浪体育,可以有效遏制版权炒作的出现。 在利益驱使下,目前国内从事体育版权业务的平台从未如此团结。

当然,如果买家对版权价格有更理性的判断和行为准则,那么卖家就成了关键。 外国人要打破对中国市场的幻想并不容易。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阻碍中国与国际体育市场融合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延伸阅读:

还是以英超停摆风波和PP停摆为例。 不少外媒也对此事进行了详细分析,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基于许多研究中国多年的所谓学者、长期关注中国的记者和自由撰稿人。 人们。 这些人的看法并不是不正确,而是过于片面、片面。

截图等外媒文章也是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一种“妖魔化”解读

有了这样的认识,海外的很多赛事、协会、俱乐部依然坚信,中国依然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市场。 但现实是,如果你想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就必须做好和我们一起吃苦头的准备。

因此,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我认为继续版权业务的另一个前提。 原版权销售总监来北京时,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带他参观了7家体育媒体公司,才让他认清并接受了中国市场的现实。 未来,这样的教育过程还需要继续下去。

关于版权业务有一些好消息。 例如,在技术层面,随着5G和云技术的发展,内容分发网络CDN(CDN)作为平台直播赛事的重要资源,成本在不断降低。 在交易层面,竞争IP方与平台直接对接,脱媒趋势明显,可以进一步将哄抬版权价格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中国的体育版权事业真的任重而道远。 就拿英超首轮没有官方直播,盗播平台猖獗,看盗播平台成为主旋律。 也是损害联盟和官方版权方利益的痼疾。

对于未来,也许我们还没有答案。 但至少在当下,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业者开始反思,这与五年前的激进时代相比总是好事。

PS:文中Sarah和Linda均为化名,请勿以数字为准。 (对不起,我给你们起了这么俗气的名字)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点点专栏”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ECO官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生活网上看到的!